首 页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车辆工程技术系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07月07日 21:14 来源:院文化传媒中心 编辑:网络运营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中厚植家国情怀,7月4日至5日,车辆工程技术系辅导员周婧带队赴呼和浩特开展为期两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博物院里: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

 7月4日下午,实践团走进内蒙古博物院,通过文物研学、科技互动与红色教育,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作为建筑面积达14.7万平方米的北疆文化新地标,新馆以“天地人和文明共生”为主题,通过10个基本陈列与5个临时展厅,立体呈现内蒙古地区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脉络。

 在“融铸北疆——内蒙古古代历史陈列”展厅,实践团成员被2500年前的鹰顶金冠饰深深吸引。这件被誉为“草原瑰宝”的文物,以展翅欲飞的雄鹰造型与动态机关设计,生动诠释匈奴与中原文明的交融,让大家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多元性。

 红色教育环节中,“解放之路——内蒙古革命史陈列”展厅的展品引发实践团成员的强烈共鸣。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时的木制印章、乌兰夫同志使用过的羊皮袄等文物,配合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成员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深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意义,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大青山下:感悟革命精神的生动课堂

 7月5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这座位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麓的红色地标,以丰富的历史文物与沉浸式展陈,成为青年学子感悟革命精神、筑牢信仰之基的重要课堂。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依次参观革命英烈展厅、革命史展览馆及革命前辈展厅。展厅内陈列的290位先烈照片、土枪土炮等实物,以及“大青山地区革命斗争史”全息投影,生动再现内蒙古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草根游击队”“抗日根据地”等英雄事迹。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被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

展览馆中:探寻北疆发展成就

 7月5日下午,实践团走进内蒙古展览馆,开启一场探寻北疆发展成就、感悟时代精神的实践之旅。在“亮丽内蒙古 奋进新征程”主题展厅,实践团成员通过图文展板、实物模型、多媒体互动等多元形式,全面了解内蒙古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大家看到内蒙古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如草原植被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等;在产业发展方面,了解到内蒙古如何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在民生改善方面,感受到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巨大变化,切实体会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观结束后,全体党员实践团成员整齐列队,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展厅内回荡,彰显着青年学子对党的无限忠诚与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这一庄严时刻,让每一位党员实践团成员都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实践团成员在红色征程中接受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升华。车辆工程技术系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责任编辑:朱蕾 上传:宋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