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经济管理系“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朱尔圪岱村圆满完成为期三天的普通话推广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沉浸式教学+精准帮扶”为核心,通过创新形式、贴近需求,有效提升当地村民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文化动能。

创新教学模式,推普入户见实效
实践团突破传统集中授课模式,采取“入户教学+场景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将普通话教学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在农户家中,志愿者结合炊事、农活等实际场景,开展“边劳作边学习”的互动教学,帮助村民掌握“农产品介绍”“价格协商”等实用表达。村民李素芳在学会用普通话描述自家种植的玉米后表示:“以前和外地收购商沟通总怕说不清,现在能用普通话谈价钱了,心里踏实多了。

以赛促学,激发村民学习热情
当日下午,实践团在村文化广场举办“普通话应用技能竞赛”,设置“模拟交易”“乡村导游”等贴近村民需求的竞赛环节。参赛村民通过角色扮演,用普通话完成农产品推介、问路指路等任务。据现场统计,活动共吸引53名村民参与,其中72%的参赛者在情景模拟中能够流畅使用普通话完成交流。朱尔圪岱村党支部书记云跃评价:“这种比赛既有趣又有用,村民的积极性特别高。”
精准帮扶,建立长效推普机制
针对村民差异化需求,实践团实施“1对1”结对帮扶计划,为有外出务工意向的村民定制《务工常用普通话手册》,重点培训面试沟通、职场用语等技能。同时,团队通过前期调研数据,建立村民普通话水平档案,为后续跟踪辅导提供依据。经测评,参与帮扶的村民普通话表达能力平均提升40%以上。

延伸服务,助力乡村综合治理
除语言培训外,实践团还结合当前乡村治理重点,开展“普通话+反诈宣传”“普通话+政策宣讲”等特色活动。志愿者采用情景剧形式,用普通话演绎常见诈骗案例,帮助村民提升防范意识。此外,团队收集有效问卷80余份,形成《乡村普通话使用现状调研报告》,为当地推普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召开总结研讨会,系统梳理经验做法,并计划通过线上平台持续提供辅导。辅导员李梅老师表示:“推普工作不仅要‘送下去’,更要‘扎下根’。我们将与村委会保持联动,确保帮扶长效化。”
本次实践活动累计服务村民200余人次,显著提升朱尔圪岱村的普通话普及率,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切实的语言支持。经济管理系“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志愿者们以青春之姿架起语言桥梁,让普通话融入乡村肌理,实现青春与乡土共振。未来,经济管理系将持续深耕,让语言赋能乡村振兴,引领更多青年在乡土实践中续写以语传情、助力发展的篇章,让普通话之花在乡野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