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艺术设计系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07月04日 20:27 来源:院文化传媒中心 编辑:网络运营部

 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乡村,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砥砺品格,7月3日至7月4日,艺术设计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艺术设计系党总支书记郗福兵老师、王超老师、辅导员高晓雅老师的带领下,赴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开展“艺耘乡土 耕读武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站:探寻历史根脉,厚植文化自信

 实践活动首站,队员们走进武川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系统了解武川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在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详实的记载,让队员们沉浸式触摸这片土地的根与魂,深化对“耕读传家”精神内涵的理解,也为后续的“乡土”实践奠定坚实文化基础。

第二站:解码“土豆经济”,感受产业链魅力

 带着对现代农业的好奇,服务队来到知名企业“薯元康”公司。队员们深入生产车间,近距离观察马铃薯从清洗、分选、切割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流水线,详细了解土豆如何“变身”为薯条、薯片等高附加值产品。公司负责人介绍其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情况。在品鉴环节,队员们试吃新鲜出炉的薯条产品,对武川马铃薯的品质和深加工能力赞不绝口,真切体会到科技赋能下“小土豆”撬动“大产业”的生动实践。

第三站:领略“莜面之乡”,体验传统工艺魅力

 走进“西贝”公司位于武川的生产基地,队员们首先观看企业宣传片,了解西贝餐饮集团的发展历程、文化理念以及对武川莜麦产业的带动作用。随后,大家参观莜面食品加工厂,目睹莜麦经过多道工序最终成为各种健康、美味莜面制品的全过程。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包装,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严格的品质管控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让大家对武川作为“莜面之乡”的产业优势和品牌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四站:品味“乳香文创”,探访乳业新活力

 在东乐乳业公司,服务队重点参观现代化雪糕生产线。整洁的车间环境、智能化的设备运转,展示现代食品工业的高效与安全。队员们饶有兴趣地了解雪糕生产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品鉴环节,队员们试吃东乐乳业独具匠心的文创雪糕,将地方特色与创意设计完美融合的产品,让大家在清凉中感受到本土乳业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

第五站:走进田间地头,践行劳动服务初心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深入武川县天力木图村。队员们来到村委会与村干部进行交流,初步了解村情民意、产业发展现状及乡村振兴规划。随后,登上村内观景台,俯瞰广袤的田野风光,直观感受农业生产的壮美画卷。接着参观养牛厂,了解畜牧养殖模式和农民增收途径。最接地气的环节是深入农田,队员们撸起袖子,俯下身子,与当地农民一起进行田间拔草劳动。炎炎烈日下,汗滴禾下土,队员们体验农事的艰辛,也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三农”的初心,拉近与农民群众的距离,为此次“三下乡”画上充满泥土气息的圆满句号。

 此次“艺耘乡土 耕读武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艺术设计系的青年学子们走出校园,走进乡村企业、田间地头,通过沉浸式的参观、调研、体验和劳动,不仅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更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增强服务“三农”、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学习动力,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未来积极投身于自治区乃至国家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朱蕾 上传:宋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