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简介
蒙古马是以主要原产地命名的世界古老马种之一,原产蒙古高原,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它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在狐狼出没的草原上风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能耐得住-40℃的严寒。

因分布地区条件不同而形成了几个主要类群:
①乌珠穆沁马。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体型结构较好,体格较大,多走马,是蒙古马中的最好类群。
②百岔铁蹄马。产于内蒙古昭乌达盟的百岔沟,产地多山,马匹善走山路,步伐敏捷,蹄质坚硬,有“铁蹄”之称。
③乌审马。产于内蒙古乌审旗沙漠,体质干燥,体格小,善于在沙漠中驰骋。

蒙古马属于马的地方品种,在高寒地带原始群牧条件下形成,广布于中国北方以及蒙古国和原苏联部分地区,约占中国马匹总数的 1/2以上。蒙古马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易增膘、持久力强、寿命长,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不畏艰辛、纵横驰骋,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蒙古马一般头大、额宽、颈短厚,呈水平颈。躯干长,胸深宽且鬃长,皮厚毛粗,背腰平直,尻斜,四肢较短。飞节角度较小,稍曲飞,蹄质坚实。毛色复杂,以青、骝和兔褐色为多。

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然而,蒙古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特殊的物种基因、严酷的生存环境和长期的遗传变异,造就了蒙古马耐寒、耐旱、耐劳、耐力强的特殊属性,体魄强健,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屡建奇功、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这也铸就了蒙古马独特的品格和精神。

蒙古马精神由来
“蒙古马精神”发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之初,英勇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是“蒙古马精神”的初生萌芽。
“蒙古马精神”奠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一时期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是“蒙古马精神”的稳固根基。




“蒙古马精神”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敢闯敢干、创新进取的改革精神是“蒙古马精神”的显著特征。
“蒙古马精神”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踔厉笃行、奋楫争先的实干精神是“蒙古马精神”的时代内涵。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首次提出“蒙古马精神”,总书记深情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 “蒙古马精神”,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再一次要求内蒙古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一往无前,奋发进取,在建设亮丽内蒙古上取得更大进展。

“蒙古马精神”,是蒙古马自身特性的生动写照,更是对在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优良传统的凝练升华,更是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的深情勉励和巨大鼓舞,必将为推进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殷殷期盼,言犹在耳。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总书记的话语如春风拂面,指引着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