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同学们了解内蒙古地区非遗文化的代表作品、历史渊源与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技艺的传承故事和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10月24日,艺术设计系王超老师带领学生志愿者走进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非遗文化体验课。

学生志愿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解扎染的历史源流、传统纹样的文化寓意以及核心工序,孩子们也大胆尝试折叠、打结、捆扎,用皮筋勾勒出星星、花朵、波浪等创意图案。当浸满染料的布料被逐一展开,原本素净的白布变成一件件充满个性的扎染作品,孩子们举着自己的“杰作”欢呼雀跃,在动手实践中真切感受非遗的匠心与魅力。




陶艺技艺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用五彩黏土捏制出形态各异的花朵,指尖流转间,一个个鲜活灵动的黏土小花应运而生。通过亲手制作,同学们不仅掌握传统与创意结合的手工技艺,更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既让小学生们近距离触摸非遗、爱上非遗,也让我院学子在传授技艺中深化对非遗的理解,以青春力量搭建起非遗传承的桥梁。未来,艺术设计系将继续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让非遗文化成为滋养学生创作灵感的源泉,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