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旅游管理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青衿深耕柏垫乡 文旅笔绘振兴图”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走进最后一站——城川镇,循着红色足迹开展调研,深挖革命历史资源,探索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民族干部的摇篮”的城川民族学院
实践队来到被誉为“民族干部的摇篮”的城川民族学院。在现场讲解中,大家了解到学院自创建以来,为民族地区培养大批优秀干部和革命人才。从办学历史到教育理念,从课程设置到学员事迹,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学院在民族解放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大家驻足在复原的教室、宿舍场景前,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王震井纪念园
实践队走进王震井纪念园。1943年,王震将军率领部队在此打井取水,解决群众用水难题,“王震井”由此成为军民鱼水情的象征。讲解员生动讲述着当年军民携手挖井的故事,成员们围在井边,感受着革命先辈为民造福的初心与担当。


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
国际友人奋战三边——革命伉俪阳早、寒春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每一位队员。美国农业专家阳早和物理学家寒春,放弃优渥生活来到中国,扎根城川镇投身农牧业建设。他们用毕生精力诠释国际主义精神与理想信念,让团队成员对“信仰无国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每一处红色遗址都是鲜活的教材,每一段历史故事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调研不仅是一场红色精神的洗礼,更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丰富素材。未来,实践队将以红色文化为内核,结合专业优势,策划红色研学、沉浸式体验等文旅项目,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