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当代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使命感,12月6日,艺术设计系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一)脸谱华彩映新篇
志愿者们通过图片、视频及实物展示向同学们介绍脸谱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分类方式,让同学们深刻领略其背后所蕴含的深邃智慧和文化精髓。在脸谱制作环节,艺术设计系高晓雅老师耐心指导同学们拿起画笔、颜料等工具,开启脸谱创作之旅。上色过程中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精心挑选色彩,大胆搭配组合。教室里充满创作的热情与活力,原本空白的面具在同学们手中逐渐蜕变,化作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精美脸谱。




(二)纸鸢雅韵谱新篇
纸鸢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志愿者通过展示不同风格、地域的精美纸鸢图片和实物,让同学们直观领略纸鸢多样的造型艺术。在制作纸鸢骨架时,同学们将竹条削薄打磨,按照比例搭建框架,用细线精心绑扎,使骨架既轻巧又坚固。在糊纸环节,同学们将纸张覆盖在骨架上,用胶水均匀涂抹,抚平每一处褶皱,让纸鸢逐渐有了雏形。绘画纸鸢是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意与想象力的舞台,他们用画笔蘸取颜料,以传统国画风格描绘山水花鸟,用绚丽色彩书写励志话语,让原本空白的纸鸢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三)掐丝珐琅景泰蓝
志愿者向同学们详细介绍掐丝珐琅景泰蓝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激发他们对传统技艺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填色体验环节,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用特制工具挑起釉料,仔细填充进掐丝勾勒出的图案中。随着釉料逐渐填满图案,一幅幅精美的景泰蓝作品初现雏形,绚丽的色彩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此次“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校园中搭建起一座非遗文化传承的桥梁,让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校园里焕发生机与活力,激励更多学子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事业,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续写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