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艺术设计系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2024年12月05日 23:51 来源:院文化传媒中心 编辑:网络运营部

 为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弘扬非遗文化,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与技能,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感受非遗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艺术设计系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01掐丝珐琅景泰蓝

 11月29日,景泰蓝非遗传承课堂第四讲开讲。学生志愿者带着精美的景泰蓝作品走进教室,为大家详细介绍景泰蓝掐丝珐琅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从设计绘图到掐丝成型、点蓝上色,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制作,用镊子夹取珐琅釉料,仔细填充在掐丝框架内,不同颜色的釉料相互交织,如同在画布上作画一般,展现出无限的创意与想象。同学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02童趣绘脸谱 非遗永传承

 11月29日,艺术设计系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童趣绘脸谱 非遗永传承。志愿者们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向同学们详细介绍脸谱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京剧艺术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到脸谱不仅是一种舞台妆容,更是蕴含着丰富历史故事和人物性格特征的文化符号。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童真童趣相结合,绘制出一张张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脸谱。整个活动现场沉浸在浓郁的艺术创作氛围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专注神情相互交织,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03艺术剪纸润童心

 11月29日,剪纸非遗传承课堂第四讲开讲。志愿者向同学们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有寓意吉祥的传统图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蕴含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从折叠技巧到裁剪手法,志愿者们亲自示范,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随后拿起剪刀和彩纸开始实践。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传统剪纸元素与现代卡通形象相结合,在图案设计上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美好期许,一张张普通的彩纸在同学们的巧手下变成一件件独具匠心的剪纸作品。

 本次“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举办,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传统工艺的不易与精妙,让非遗文化的种子在校园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今后,艺术设计系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亲近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瑰宝,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朱蕾 上传:吴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