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园艺园林技术系开展“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07月14日 11:38 来源:院文化传媒中心 编辑:网络运营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寻求校地共赢,激发广大青年和大学生志愿者聚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园艺园林技术系兴农励志先锋队于7月5日来到伊金霍洛旗玫瑰小院的服务地之一——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开展“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参观了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并在此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伊金霍洛旗玫瑰科技小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侯佳于会上介绍科技小院的基本情况:伊金霍洛旗玫瑰科技小院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科协三部委共同支持的第二批小院,也是内蒙古首批科技小院,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企业和农民发展玫瑰种植,而将暑期“三下乡”社会服务活动与科技小院有机结合,既夯实了科技小院贯穿户、村、乡、县四级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社会服务体系,也为涉农专业学生提供了零距离的社会服务平台。

 园艺园林技术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史娜老师鼓励学生们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基层治理以及生态环保等活动,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史娜老师带队先后于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伊金霍洛旗玫瑰小院、马奶湖蛋白桑育苗基地、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阿尔图庙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札萨克镇玫瑰产业示范园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们在田间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清除杂草、松土锄地、采摘玫瑰,指导教师就扦插、配置基质的技术、栽培技术、数据收集等向学生们进行现场教学。助力地方形成以玫瑰种质资源创制、工厂化繁育与高效栽培为核心,以生态修复升级、矿山修复、玫瑰全产业链为外延的玫瑰产业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地方生态和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园艺园林技术系辅导员文瑞雪老师组织学生于7月9日在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阿尔图庙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慰问当地退役军人老党员,倾听老人经历过的红色革命故事,老人的话语中充满对党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许。此次慰问活动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让学生们切实了解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鼓舞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不断汲取榜样的力量,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先锋队向当地农民开展当地乡村特色产业调研发展问卷调查。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学生们深入乡村,了解周边民情、特色产业发展、当地资源开发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向农村传播先进农业科技文化,有效促进农户间玫瑰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沿途的走访,兴农励志先锋队发现阿尔图庙村不但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而且村民朴实热情,非常好客。园艺园林技术系辅导员王永强老师带队实地参观村情村貌的同时,积极开展党史宣讲,激励大家不仅要深入基层,更要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递给当地村民,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要将专业所学实践于点点滴滴的基层服务,将乡村振兴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在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中迸发出新时代青年独有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勇气。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让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担当的强大动力,到农村去、服务农村,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把科研放在田间,把论文写在大地,把技术送到基层,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们纷纷表示将借助专业优势深入田间地头,扎根农业热土,锤炼兴农真功,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的田野落地生根,把青春风采绽放在我国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当中。

责任编辑:朱蕾 上传:王鑫